top of page

注意事項

習太極須知

 

太極拳,因為功效大,亦不須要十年後才可獲其好處,正式之拳式,能細緻練習, 亦可在數月內見功。大部份中西醫認為難治之慢性病症,除非是末期,均可拳至回春。

 

太極拳在練習時,因不用力,表現於姿勢方面,則是非常優雅文靜,予人一種流水行雲 ,飄逸自然之感覺。如此一來,才可舒展心臟、動、靜脈,更應慢慢增運動量,不可 求速,求捷徑,切忌將身體弄得疲憊不堪。要在「輕鬆活潑,優雅自然」下,一段時期 內,逐一招式,細緻掌握,練習,不可貪多。以本人之經驗,如要在六個月內學一套 太極拳,倒不如只學,攬雀尾、摟膝拗步、雲手三式,反而有效及實際。

 

由於人體之結構特殊,身體任何部份移動,整個身體即變了形,而產生了不同之重量 分佈。每個人會自然移動重心,以保持整體之均衡。如全身鬆透,每個關節能留有一 段活動餘地,作為對突發之衝擊緩衝之用。這是太極拳基本之慨念,是要配合重力, 保持身體之平衡,而不與之對抗,所以練拳架時要全身鬆透,推手時要鬆透化敵, 發勁前亦要全身鬆開,才能氣聚丹田,勁才專注。

 

所謂以心行氣,實即現代之生物電波,在鬆靜運動中,自然產生,由神經系統運行 周身,使血液流通,呼吸深長,身體協調,三者合一而和諧,元氣逐漸充沛,內力 隨之增長。亦有人名之為帶氧運動,如做不帶氧運動,即一般之猛烈運動,是為拙 力運動,電波運行即停頓,反非養生之道。

 

太極拳最主要之治療效果,來自借腰之旋轉,帶動內臟,及其 他運動所不能致之不隨意肌。藉太極獨有之鼓盪勁,振動橫膈膜,平時不能 用手足帶動之部份也隨之運動。使內臟強化,消化,吸收能力增強。美國及中國之 醫學界,曾做比較,練太極之人,血流量,及容積,均比一般人多百份之四十。

 

因太極拳不像練習沙包,木人椿法,崇尚以柔制剛;所以有本身一套哲學,用法, 拳理,不只不可與尚力之「外家拳」混為一談,且是天南地北,此之 「老子」所謂的「反者道之動」,明顯是反其道而行。

 

仔細分析之,其實是啞劇,當身體某部份移動時,其他部份要訓練成全然不動, 令敵人手執著你身體任何一部份,均不能感覺你其他肢體在移動,請留心觀察一 下當蛇蠕動時,正是如此這般。

 

太極拳並不是退休後才開始學習的藝術,因為關節硬化後,掌握必出現大困難, 只可藉以強身健體,難以致用。

 

以本人之意見,學太極拳,應以四十歲前為最佳,因為尚有八成把握可以全部學成 畢業,此年紀過後,則要加倍努力才可,困難重重矣。

 

太極拳,本源是氣功,加入動作而成。不學太極功,最後只會比學健康舞大為優勝, 始終是門外漢。能獲得者,只是比常人健康而已,要特別長壽,至八九十歲仍有年 青人之精力。無太極功則如緣木求魚。君曾否聽過:「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 話。無論外內家之拳術,無氣功以為輔助,則似一間屋無裝修,當然可以住人, 但價值則大有不同,就算用了卅年盤架子,用以教人亦不能收得起價錢。吾師趙竹溪 在 70 高齡尚續弦,師母是卅歲。更生了一男孩子。在75歲那年,某日,還罵我跟斗 打得不對。且立即在硬地上翻了一個漂亮之跟斗給我示範。當時令我目瞪口呆。 且立即被我眾師兄責難,說我如此不長進,如師父稍有閃失,跌散了老骨頭, 問我如何當得起。你看看,太極功利害不利害。

 

太極拳能天下無敵,是以感官觸覺為主導;在一個初學者,因為身體上的微絲 血管未充份發達,以致神經線敏感程度亦低,實在雖需要一段時間來鍛練,以推手 ,餵勁刺激它,令它能在接觸對方時,能感覺得到敵人的移動方向,此事並無捷徑 可言。亦無法可催谷,只能隨緣而至,不能強求。甚至在某些感覺不高的人仕來言 ,可能花了一生的時間,也達不到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是以我的師父常對我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的拳術非資質愚頑之人的玩意。不是隨便找一個人來教亦可成材的。」 信不信由你了。

 

太極功 - 太極拳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可以說是它的靈魂。雖然立即不能用到,曾習 者,請千萬保持操練,否則將來要拿出來用的時侯,便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

 

那時再開始練習,必會後悔不已。

《練拳架時要特別注意之部位》

 

沉肩,墜肘 - 要兩肩鬆開下垂,兩肘尖似是有一線, 吊著鉛塊之感覺。如此,兩臂自然舒長,手型要美人手,即似中古時代歐美之女仕 伸手讓男仕吻掌背之型態,亦即柔若無骨般,才是最佳之太極掌,切忌似中國大陸 ,在錄影帶,書本中之掌型那些是外家拳之掌法,為害甚深。

 

涵胸,拔背 - 我教學之經驗而言,最初兩三年, 不可模倣,因為易變成寒背,反而得不償失,盡量鬆胸已可足夠。

 

腰 - 初期不可盡扭,易受傷,待三數月後,才可盡轉 ,但要極慢,至緊張為度,使之帶動內臟運動。

 

收尾閭 - 此動作,最考功夫,必須專家指導。 練習之時間長短,先後,亦可能每人不同。最佳是取得師傅之同意後才進行。

 

步 - 邁步似貓行,落步似貓之輕靈,先腳踝,或趾著 地,再慢慢按下,切忌一腳踏落,似大笨象行路。此非筆墨可形容,必用口授。

《練太極前應要注意之事項》

 

運動前要進食。用鮮奶,梳打餅,或少量其他早點,以平衡胃酸之分泌以 將來免引至胃病,亦不宜過飽。

 

 

如本已帶有戒指,暫必先除下,因為在短期內手指會發脹。到時,若除不下, 麻煩可大了。鞋子暫時不可添置。在六個月後才決定買新鞋,以免浪費。

 

手鐲,手錶,在運動前要除下。因為太極拳,最後要求是:一羽不能加蠅蟲 不能落。所以我等希望手上無任何物件,以免影響日後皮膚之負重感覺,令功力減退。

 

教拳分兩種:

 

第一是教練。即教與練同時進行。如以前黃飛鴻任職之民團教練,似是在學校之教師,學生們要在老師監 督下做功課。

 

第二是傳授。我現在所採取之方法,只傳授方法,在課場中講解其中要點,同學們回家後各自努力有不明 之處,下次再問明白,所以要自已勤力,不可要師父鞭策,是自修之藝術。

《練太極拳應要注意之事項》

 

太極拳練習時,手指及掌,應採取「美人手」之形態。

 

正宗太極拳,必須動腰不動手,且出腳時,身型切勿前 ,後,左,右晃動以意導氣,氣引勁,用於養生,技擊上。

 

練習甩手操,請盡可能在地氈上,或穿上有軟墊之鞋 ,以免弄至腳痛。

 

因太極拳可治療舊患,前有跌打傷患,或曾做手術者 ,其部位可能會隱隱作痛,及持續一兩月。此是好事,不必恐慌。有疑問者,請 向師父提詢。

《年長者練功,務須注意事項》

 

1. 不可強求效果,只可慢進,不宜急進,以免弄傷,反為不美。

 

2. 數手指之功,其名為「運轉乾坤」,每隻手應只做兩次,隨即放鬆之,改用另一隻手去做。 不宜連續不斷以一隻手來做,如此會導致緊張,徒有害無益。

 

3. 最初練習「太極步」,因以單腳負全身之重量,不須多練,三數步後,可稍停,及鬆腳以復鬆弛。 最宜遂漸每日增加一兩步。太極拳整體而言,希望慢進,所以練習「太極起式」,亦以慢為尚。 初期以十五秒至卅秒為一次最妙,亦不必多做,五七次後即可稍停。因為全部均是腦部遊戲,太用意, 太集中未必有好處。漸進式為佳。

 

太極拳中的「太極步」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我十八歲,在鑑泉太極社參加集體班的最初四個月, 除了行太極步外,絕無再習其他招式;因為吳公儀老師認為基本的步法不好,學拳套也不會有好處。 後來我亦非常認同此理論,步法正如樓宇的椿柱,站也站不穩,上身亦不能保持中定,拳經云: 「有病必須在腰腿求之。」在太極拳而言,無中定,手足將不知所措,推手,對敵亦必敗。請各同學們 不要輕視之,除練拳式外,平時多練習「太極步」為要,否則將來學習腿部招式時,困難重重, 不會掌握得好的。

 

4. 最要緊記的,反而是:不可隨便傳授「太極功」,尤其是「甩手操」,否則會弄成傷害,輕則扭傷肩 膊,重則心臟,肺部受傷害,很多時因為習者不明白甩手速度會令心臟跳動異常,可引致突發性心臟病死 亡。多會貪爽,貪功,越甩越快,以致悲劇收場,切戒!切戒!亂以此功授後學者,除非閣下能抽空, 在初期每天親自監察其進度。

《練功後務須注意之事項》

 

每天應要喝一杯橙汁,半粒「維多司」。

 

多飲水,除平常之飲用外,能多喝一公升,至兩公 升白開水為佳,作用為將血管中的廢物,包括膽固醇,帶出體外。

 

甩手操,最少一天兩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為最好。 能有三次則最妙。

 

必須增加食量,否則入不敷支,反會導致身體內不 夠養料製做所需的肌肉,神經線,血管等;做了運動後,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食量須因應日後繼續增加的運動量而遂漸加多,切記,切記!

 

可嘗試在起床前,身體平臥在床時,以腳在空中寫字 ,畫畫,此乃我中國之鬼腳功夫。久練之可令內臟及生殖器官強健,腦筋,雙腳靈 活,益壽延年。

 

如在不久後,睡眠所須時間會漸為減少,此是正常 ,且可喜之象,因精神變佳精力自然旺盛,不可以舊的睡眠時間作為標準。

 

「提肛功」不可連繼做,每次只可做三至五次, 每日最多不超廿組。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Reflection

© 2014 by Taichi.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