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宗師
楊澄甫宗師
楊澄甫宗師:「太極拳能養生,不能制敵,文功也;能制敵,不能養生,武功也;真太極,既能養生, 又能制敵,修養使用兼全,為文武完全太極。」
「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炫聰明,妄加增損。前賢承法,倘有可移之處,自元明迄今, 已數百年,如有可改之處,昔人已先我行矣,烏待我輩哉。願後學者,弗外之是務,而惟內之是求, 欲求精醇,期日可待,要之拳式細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惟恐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傳真, 以致湮沒先賢之本意。」
太極拳皆是圓圈組成,全體無招架,無招式之拳術。只是立圓,平圓,斜圓,無數手足腰之圓圈,在旋轉, 至登峰造極時,會令敵人無法進入,形容稍誇張是潑水不入,感覺練至敏銳處,敵人稍心意一動,即被拋出。 是為神明。
太極拳為道家拳,亦是人道拳,如除去仁義和德行,也就無拳藝可談。學者,教者似都應有此認識。 「仁者無敵,勇者不懼,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太極拳講求「英雄所向無敵」,離開仁義和 德行,那能稱上無敵二字。雙拳打不遍天下,有理可走遍天下」。這是中國人五千年來武術文化最好的良言 真訣。



張三丰
極拳始創人/集軟硬拳術及氣功於一爐的宗師
元朝(1279-1368)時,張三丰出生在遼東懿州,富文學才識。元朝定都於北京時,宰相廉希憲奏補他做中山博 陵令(即今河北省安國縣)。張三丰博覽古今精通經史,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很有研究。他對名利很淡泊,研究 養生長壽之道,而無意仕宧,於是辭官不幹,後來他的父母死了,遵古制守孝三年,帶了兩名童子,名清風, 明月的外遊,到了陝西華山,遇到了道士火龍真人,賈得昇,他把張三丰帶到他的觀廟,先把其身體養好, 再教他修練。火龍真人的老師是陳希夷,是專門研究太極學說的,他作了太極圖說,說明太極的原理和來源 ......
張三丰修練時感覺到,道家的功夫偏重於坐臥的功夫,往往坐臥時間一長,很容易引致腿部麻木。於是他將 太極拳加上幾個腿法。同時更悟出了幾個原理。第一要以靜制動,第二要以柔克剛,第三要以慢勝快,第四 要以寡禦眾。如果違反了這四個原則,就不是太極拳。因為一般的拳術都是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這樣 一來就把中國的拳術理論翻了過來。
楊露禪
楊露禪 - 將太極拳介紹予北京皇室
楊露禪本在北京西郊四王府張鳳岐家中教拳。張鳳岐開設天義醬園。是慈禧太后之御用醬園。後因端王載漪亦想楊露襌往他家中教拳,與張鳳岐相爭。最後由光緒之父,攝政王調解,由初一至十四在端王府任教。其餘之時間在張鳳岐家中教拳。後來楊露襌被任命為神技營之總教習。神技營是北京技術最優秀之地方。其中有多位著名之教習:如岳氏散手之雄縣劉,劉仕俊。形意之郭雲深八卦之董海川,摔交之周大惠,大祥子等名家。均看不起太極拳,但不敢針對總教習楊露襌,因他是老總,官職大。某日摔交之大祥子故意試楊班侯之功夫但被拋出。端王為了免生事端,命周大惠,大祥子拜楊班侯為師。事情才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