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最終, 精神科醫生也認為做運動可治病了.
- Taichi 太極拳
- Aug 16, 2015
- 2 min read
幸好最終, 精神科醫生也要認為做運動可治病了. 尚要等他們肯承認太極拳好, 才有救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16/19257298
蘋果日報2015年08月16日
情緒病做運動
診症的時候,情緒病患者和家人最常問的問題,其中一個便是「係咪做運動可以幫助快啲好番呢?」 我們常聽說,運動可以釋放大腦中的安多芬 (Endorphin),而安多芬可以令我們覺得舒暢,提升情緒,甚至帶來幸福的感覺。依此推斷,運動應該可以幫助患者康復。因此,不少家人和朋友,會鼓 勵情緒病患者多做運動,希望藉此改善病情。那麼,到底運動是否對情緒病的康復有幫助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到情緒病復原的過程有不同的階段。情緒病患者在治療初期,大多仍有不少焦慮情緒,體力和精神都較差,有時甚至連踏出門口的動力也沒有,對有些患者來說,不要說是運動,即使是到附近餐廳吃飯,也可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勉強患者去運動,只會弄巧反拙,患者在運動後只會更加疲累,也會因為自己的「表現」不達到家人的期望,而感到挫敗和無奈。
此 外,情緒病的焦慮情緒就像一條拉到盡的橡筋一樣,令患者覺得不安、心慌、緊張、不能放鬆,而且往往伴有心悸、呼吸困難、胃脹胃痛、頭暈頭痛、手軟腳軟等身 體不適。要放鬆這一條橡筋,往往需要一點時間。所以在治療初期,患者仍然處於一個緊張的狀態,如果突然增加運動量,有可能會把這條已經拉緊的橡筋拉得更 緊,反而會增加焦慮情緒和身體不適。
因此治療初期,當焦慮情緒尚未減退,精神及動力仍未恢復的時候,要小心留意新增加的運動量對患者的影響,有時候運動過後,確實有幾小時感覺到舒暢,但如果運動把焦慮的橡筋拉緊了,又或者把剩餘的能量都用盡,那麼運動之後的一兩天,病況就可能出現波動。
其實在開始治療的幾個星期,如果能夠每天到附近的公園或較寧靜的地方,散步一下(例如15至30分鐘),已經不錯。當焦慮情緒減退,動力和體力開始恢復的時候,可以增加運動量,這時運動就能穩確地達到改善情緒、減壓和恢復體能的效果。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又多一單抑鬱而弄出大血案的例子. 是因不吃藥?? 真荒謬, 吃藥則撞機殺乘客, 不吃藥則殺家人. 西醫精神科如何自圓其說.??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