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太極拳的基本原則

  • Writer: Taichi 太極拳
    Taichi 太極拳
  • Oct 8, 2015
  • 4 min read

太極拳的基本原則是....第一.並不需要低馬, 為什麼呢? 因它是崇尚自然, 以嬰兒在搖籃內, 即襁褓時的姿勢為依歸. ....手腳微曲, 不伸太直, 鬆靜自然, 少說話, 不妄動. 第二.. 只輕輕沾黏, 不尚用力拍打, 不抵抗, 隨動而動. 這是我再將以下一段片再放上網的原因. 它是完全實踐以上之理念, ...在第一動作..

當對方出拳或武器, 刀子之類時, 左手不是拍打, 是稍黏著對方之肘, 隨其勢向左稍偏, 避去其鋒, 即轉腰以右拳, 或掌進擊敵方之右肋尖, 如擊中, 即可致敵於死地. 兩手其實並無動作, 第二動是.. 右手只稍鬆弛, 即可接觸, 拿到對方之右肘, 但不可拿實, 稍轉腰, 上左步..(上步即因轉腰而致, 才是太極拳, 不可真以腳上步.) 我方之左手即可乘勢剷上對方之喉頭, 在片中的手稍伸直是刻意誇張的, 其實並不需要, 因伸直了, 我的肘尖便失了攻擊性. 肘尖應同時擊對方的胸口. 是以手部亦是無甚動作. 第三動是滑下以左肘尖壓在對方之尺澤穴位, 採拿對方, 同時因轉腰而上右步, 沉左肘, 加強採勁. 右肘很自然成肘擊勢, 且因上步之故, 踏入對方之中門, 加強了肘擊之威力. 對方必受重創.

在外家拳, 當然全可做到以上一切, 但有否比較一下. 他們能否全不動手呢??

我以一大段文字解釋, 是希望眾人在練太極拳時, 手部最好無動作, 腳部的上落全是因腰的轉動而導致, 亦即由丹田發動. 腰的丹田位一轉, 手腳自然跟隨, 此才是太極拳的原則及真理. 以此尺度來量度在網上所見的一般太極拳, 就是全不及格. 它們全走進了外家拳的領域. 不斷在動手動腳, 身型是左搖右擺,意念是狂猛力推, 以擒拿摔技來標榜, 當然太極拳可以用擒拿, 摔, 但那是低了一個層次. 低馬亦不可取, 因事實上並不需要. 太不自然了. 是以我常堅持, 陳式太極, 只是三份一是太極, 雖然我亦姓陳, 但我仍不推崇. 以下再重複一段老子, 易經的話, 雖然似是老套, 但那是太極拳的核心價值, 如不真正明白,而通透, 又不依循, 則是如拳經所云...枉費功夫徒嘆息了.....老子: 吾道甚易知. 吾道甚難行, .... 上善若水.. ( 即如水般滲入對方陣地, 不是擋架, 拍打.)

易經....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即能為百技之王)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易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是以自天佑之, 吉, 無不利.......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即放鬆, 冷靜, 心定,不妄動) 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 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則民不應也 (即應敵時不要懼怕危機, 有危即會有機, 冷靜時會找到化的出路, 此乃我先師常告誡我的. 他說必有可化之道, 只要鬆下來即可找到). 無交而求, 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 則傷之者至矣.( 即如不聽勁, 與對方緊密接觸, 不交, 便會被擊敗, 受傷了) 莫益之,或擊之, 立心勿恆, 凶. ( 立心有恆, 即心中有計劃, 有想法, 不是虛位以待, 必凶了.)...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為道也屢遷, 變動不居, 周流六虛. 上下無常, 剛柔相易.....(太極拳是鬼影變幻, 無法捉摸.) ....八卦以象告 ( 即兩人之距離,方位是卦象, 明乎似可以攻守了) ....變動以利言, 吉凶以情遷,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 近而不相得則凶. ....以上是學習太極拳之人, 必要觸及而要明白的, 如你不明, 請示你的師傅, 如他亦不明所以, 叫他去再進修好了. 他只是不學無術, 枉為人師, 誤盡後輩之混蛋是也. 因為易是簡易. 能全鬆下來即可隨動而動, 一理通百理明. 我嘗見有人, 不斷將文字, 習作,搬上網, 又圖象, 又穴道, 重複又重複, 悶得人要死. 事實上, 太極拳及氣功, 不是在文字可求得的. 是要師承, 自明, 即本身的潛修, 越看得文字多, 越入魔障, 我以上已是寫得太多了. 可以全拋棄. 心中了然即可. 在文字中鑽, 是緣木求魚, 離道愈遠.

陳永太極 ‒ 奪刀的方法

以下是接勁後, 打一小圈, 而將勁回敬之好例子...是純粹太極拳之勁路....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Reflection

© 2014 by Taichi.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