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錯誤教學例子
- Taichi 太極拳
- Sep 28, 2016
- 2 min read
此是最佳的錯誤教學例子。他立身不中正。轉身時不是轉腰,而是擺動屁股。太極拳練者,如不能練至樁腳入地般的穩,而上身轉動不影響屁股的,已是極失敗,那是拳經所謂之,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之理論。 我一向不鼓吹理論多多而文過飾非,動作示範要正確,明確,後學者可在電腦中較慢鏡來細緻模仿,不是用十多廿分鐘去說明一個錯誤的動作。此是費時失事。令人厭煩。如想太極拳能百份百有威力,而能致用。首先在第一動要全冷靜,左掤勢是轉腰發出,屁股及腳腿全不動,勁由腰發出,直達前臂,即可見其威力。此影像中的左掤勢的操作是坊間一般的錯誤。已是習非成是,在吳式,或是正確架子的楊式,是不會擺動屁股的。在歷史上,楊式是吳式的簡化版。吳式是楊露神蟬在親王府教錦衣衛的。而因其他貝勒們要學太極而又不想辛苦,故將之改為比較易接受的架子,後來是首先被楊澄甫,及其後由共產黨越加以簡化,形成今之楊式,及簡化太極拳。楊露襌是學自陳長興的,但他第一份政府工是在端芳親王府,而可能因應需求及要與各家高手教量,太極拳由那時起被修改,優化,是以陳式一半近似外家,要低馬,要發勁,吳式,楊式,孫式,武式均已摒棄此兩個概念,所以在我本人理解,陳式是一半外,一半內家的拳種。且是基本太極拳之起源,但不是正式的太極拳,因為後來已被改至全柔化。不再崇尚剛勁,將所有剛硬的勁路藏起,變化成綿裡針。將擒拿,摔技放在第二位。是以有人形容吳式太極架子是細膩熨貼,動作越小越妙,手部無能察覺得到的動作更為高級,以暗勁,敷勁,鼓盪,踩浪花,黏提發放,最主要是化勁為主。形成太極拳的新體系,新概念,才能與外家拳爭一日之長短。
陳永太極 ‒ 楊式攬雀尾之正確練習方法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