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不可以靠師傅用手執
- Taichi 太極拳
- Dec 8, 2016
- 2 min read
有一個概念,擺在心中很久,本不想說出,因會冒犯了很多太極師傅,但始終是不吐不快。 太極拳是不可以靠師傅用手執,教正拳式的。首先的概念是本無拳式,何能較正。我一生人,從未有被執過拳。它是一個百份之百的平衡學。像踏鋼線的人,你是否可在他行鋼線期間,將他的姿勢較正呢,說出來很荒謬。 全此只有一個要求。練者要調較本身重量在一點,即在重心腳的腳跟外緣。然後自己檢查,感覺一次,是否能全身的肌肉都能鬆弛。稍一移左或移右,也會影響某部份的肌肉,令它緊張。如此這般而已。所以先師常說,任何時間也不會將我的姿勢作調較。因為稍改任何一點也會影響其他。或全身的平衡。如講完你仍不明白,尚認為對學員指東劃西,硬要將他的姿勢作出你眼見的姿勢才認為正確,是絕對錯誤的,太自負了。你怎可感覺到對方的平衡呢。
以下是節錄自(運動大聯盟)
筆者結合自己練拳體會認為,此處輕微的變換不僅是重心的轉換或調整,而且是發勁的源泉的變化。比如我捋對方左手,自己重心不能在右腿,而應在左腿,這就要求右胯走弧形向左胯轉化,看似重心在右,實則在左;對方見被捋將要前傾失勢回撤時,我正好胯已移向左邊,即可順勁蹉步向前方放勁,這樣勁整威力大。太極拳架及推手中腰胯間隙轉化比比皆是。太極拳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就是不斷轉化或調整自己重心,而撥動、控制對方重心,轉換、調整、發放全在腰隙,主要是胯骨,以故「命意源頭在腰隙」也!太極拳的發勁源自胯骨,再由胯骨帶動脊骨,進而帶動四肢筋骨發勁,即所謂「節節貫通」是也!從這個意義上說,太極拳發的是「筋骨勁」。以筋骨發力,是太極拳不同於其他拳術之處。其他拳術,都以肌肉發力見長,所以練西洋拳者背肌發達,練跆拳道者腿肌發達。練太極拳者,不大可能練出什麼肌肉, 練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極拳。
所以,一般說來,太極高手是最沒有健美的「樣子」的。太極拳要求我們以超乎正常的訓練方式,細緻深入地控制到骨骼。 我們常說「太極處處都是手」,是這樣嗎?當然是!只要我們能夠控制自己周身每節骨頭,無論對方碰到我們身上任何部位,我們都能立即就在該部位進行化解、反擊,就能做到「渾身都是手」,所謂「全身是手手非手」也!既然胯骨如此重要, 那如何練胯?首先要學會開胯, 將胯根打開,以使胯關節鬆開。襠勁要開,要虛,襠開然後心氣發動」,襠開就是指「兩大腿根要開」。
Recent Posts
See Allhttps://mp.weixin.qq.com/s/ddkFXFDv8Jtf11nKqMjmOQ?fbclid=IwAR0W3CYNRd59jkTepNri13dyyrn5aqkTAny8bjvKI98k1P_xcyyb4p2w5nE #健康與醫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