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1954 太極拳 吳公儀 vs 白鶴拳 陳克夫

  • Writer: Taichi 太極拳
    Taichi 太極拳
  • Dec 17, 2016
  • 2 min read

此段片最值得看的是能回顧當時的社會情境。衣著,車輛,很多,很多,比賽反而是次要了。因為吳公儀是我師傅,當日的事件,背後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協議。第一是,如太極門勝出,台下便有殺手出現,是以吳公儀不許吳大揆出賽,因恐他年少氣盛,收不了手,所以才有五十歲對33歲的荒謬對決。當時全港澳,黑白道多是洪鶴拳之天下。是以賽果最後是和棋兩勝,這才平息了一次武林風波。故那不是正式的兩派武功對決。是以至今仍有很多人批評我師傅的太極招式是不知所謂。另一點是陳克夫在賽後要遠走美國,外地,直至吳公儀仙遊後才回港。我一向不敢公開此事,直至如今兩老師均不在人世,才敢講出。那是幕後在賽前協議,戰敗的一方,便不能在港教拳。如太極門戰敗。今天香港便再沒有吳家太極拳的了。當時要即執包袱滾回上海。所以吳公儀在比賽中,是縮手縮腳,不敢造次,有苦自己知,換句話說,如當時出賽的是吳大揆,吳家賽後可能要做喪事,殺手是警方所安排者也。那時香港大部份人都對上海,北京來客反感,因為所有大企業,製衣,漂染,塘瓷,鐘錶,連浴室,理髪。也被上海人佔據了上風。廣府人被欺壓至透不過氣。有強烈的排上海意識。如回顧一下電影,沈殿霞 曾拍了很多套跟廣東人鬥氣的電影。因她是上海人,所以角色永遠是上海婆,不只如此,更要扮至很潑辣,很霸道,又橫行,片名只一部我記得,是名 南北和,當然最後要和氣收場喇。想想便明白。今天的年輕人當然無此種感受。是很遠的歷史了。賽後有記者,很不禮貌地訪問吳公儀,說他用的不是太極拳,暗指他是無章法,把我師傅氣得半死。其實吳師傅是不斷以太極功的大象搖頭,希望用鞭錘去令陳克夫前臂酸麻,結束比賽,那便會解決紛爭。所以大部份時間他都是以左右鞭錘敲打對方的前臂。那就不似太極拳了。但當時又如何說得清呢? 最後他是以摟膝拗步的前手,點中陳的鼻樑,令他血染征袍,才結束比賽的。誰是勝者,各人心中有數,但為了專重大會,各方面的面子,至今仍要說是和棋是了。 我私人認為,五十歲的老人家,肯面對年輕力壯的外家拳高手。未打己勝了。如白鶴派有信心,理應派另一位五十歲的老師傅出賽,才是公平,才令人拜服也。尚有一點,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就是陳克夫不斷走步,那是西洋拳步法,不是白鶴派的馬步,為什麼呢,因為在賽前有識之仕提議他要學了西洋拳步才出賽,因為吳師是由上海沿途打到落香港的,傳說中很厲害,不易對付,如他用鶴拳之步,可能不敵。故他迫於放棄學了那麼多年的馬步。是不是很趣味性呢? 此也是其中一點不為人知的秘密。

1954 陳吳大戰: (太極拳吳公儀) vs 白鶴拳(陳克夫)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Reflection

© 2014 by Taichi.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