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改善大腦動作程式
- Taichi 太極拳
- Jan 8, 2017
- 2 min read
汪漢澄:太極拳改善大腦動作程式
作者 : 林貞岑
圖片來源 : 周書羽
巴金森氏症患者走路不穩、經常跌倒,舉步維艱能練太極拳嗎?「只要具有自由走動的能力,就能練習簡化太極拳,」太極拳經驗二十多年的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說。
一年多來,他和動作障礙學會的醫師走遍全台,積極推廣自創簡易太極拳、坐式太極操,希望巴金森氏症患者動起來,增加心肺功能、肌力增加,就能提升生活品質。 研究 巴金森氏症 十多年,汪漢澄很清楚「 動作不平衡 」帶給他們的痛苦:走路需人攙扶、怕重心不穩跌倒,甚至乾脆宅在家不肯動,情況愈來愈糟。 汪漢澄解釋,巴金森氏症是慢慢退化的,目前藥物對治跌倒、不平衡效果有限,要想辦法從運動改善,但他發現適合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又不多。 2012年,恰巧醫界重量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證實, 太極拳能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步態不穩、減少跌倒發生率,拳底子深厚的汪漢澄得到靈感,對啊,太極拳緩慢柔和,精神在重心轉換,很適合巴金森氏症患者練習。
於是他化繁為簡,挑選較溫和的楊氏太極拳以及較不困難又能達到訓練效果的招式,設計成兩套各5分鐘的簡易版套路,讓能夠走動的患者以及正常人都能練習。 簡易太極拳能訓練平衡和中心轉移,汪漢澄提醒,練習時注意力放在兩腳的移動,身體其他部份保持鬆柔,並慢慢加強軀幹和上肢動作的正確性和流暢感。
坐式太極操則為行動困難的人設計。汪漢澄和好友、也是太極高手的神經內科醫師黃明燦、楊太極武藝總會徐運金老師聯手設計的坐式太極操,能訓練肌力,並加強上肢柔軟度,強化心肺功能,練習時要注意腰部和肢體各關節的轉動,扭動腰部有助腸胃蠕動,能改善久坐、久臥的便秘問題。
提醒練習時最好有人在旁看著,以免摔倒。 汪漢澄記得,2013年第一次公開教學,原以為患者不愛動,結果看到他們非常努力、一次又一次把每個動作做確實的認真模樣,讓他很感動,反而是患者鼓勵他,把太極拳推廣出去。
Recent Posts
See Allhttps://mp.weixin.qq.com/s/ddkFXFDv8Jtf11nKqMjmOQ?fbclid=IwAR0W3CYNRd59jkTepNri13dyyrn5aqkTAny8bjvKI98k1P_xcyyb4p2w5nE #健康與醫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