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tàijíquán] 牛津字典,已將它納入
- Taichi 太極拳
- Jan 21, 2017
- 3 min read
太極拳 [tàijíquán] 牛津字典,已將它納入。 證明它已代表了中國的武術結晶,及文化。 它是坐穩了第一把交椅。無論其他門派多好,但因為它是由易經而出,包含了哲學,孫子兵法,老莊的學問,不是只集中在打擊層面。不是它不能搏擊,致用,只是殺傷,擊敗對手,在中國武學而言,是第二層次,止戈,才是為武。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伐謀,中策伐交,下策才是攻城。只有年輕人,血氣方剛,才會不斷想打鬥,但最後打鬥是解決不了很多紛爭的。
shadowboxing or Taiji, T'aichi or T'aichichuan
traditional form of physical exercise or relaxation。a martial art。
在教學時,我常以一套哲學想法,解釋 外,內家 拳兩者間的關係,及利與害。 譬如說,李小龍比我大了近十年,我在廿歲時也非常崇拜他為中國人爭了光。在他出道前,華人在西方,是全無地位。在荷里活的戲中,華人必是穿馬甲似的背心,拖一條辮子(他們名之為豬尾巴)極為諷刺。暗示華人不是人,是豬。 李小龍,腳快,拳快 不用我多說。但作一假設,如當時他向我挑戰,(我那時功力極淺,只是初起步)我會對他說,等我十年,我與你在華山比武。但他卻在卅三歲亡故。即以他是不敵天命,我也不需跟他比試。 這說明了,猛練,力操外家拳,很難享高壽的。 通常外家拳練者,在四五十歲,便漸向下坡走。但太極拳是長壽的保證。越老越可愛。 講你也不信,邵逸夫,是我的師弟,我是跟師傅一起往邵氏,清水灣片場,他的住所教他太極拳的,是以他活至 102歲。我印象最深刻是在紅磡戲院,看罷他的龍爭虎鬥,但總覺得他的氣場不對,當時我是要去趙竹溪師傅處,與如今之大導演,徐小明,一起學拳,我問師傅說,李小龍似是太瘦削,比起他在唐山大兄時,細了一個碼。且面色黝黑。感覺不好,但我沒知識。不知是何現象。他對我說,李小龍將命不久矣。因為他是大肉已收。即是眾人認為他最靚的身型,卻是沒有一些多餘的脂肪,那是表示將死之兆。但大部份人至今仍不懂此簡單相學。仍崇尚,吹捧此種身型。甚至他的銅像也以此為藍本。可憐復可笑。如仍不清楚明瞭,可將李小龍的幾套片,作一比較,你會發現他是慢慢消瘦下去。在死亡遊戲時,面色已是黑暗的,相學中名為烏鳥集天庭,也是死期將至的氣色也。 最近在網上看到,詠春宗師,葉問,他對學員們說,李小龍走路,是腳跟不著地,是以他常是彈彈跳的,尤其在對敵時,那亦是短命的象徵。是載在相書中已有數百年。我有兩個朋友,也是英年早逝。全都是腳跟走路離地的。是以想享高壽,請向太極拳中求。要在年輕時,戰無不勝,便應學泰拳,泰拳好打,是眾所周知,但泰拳習者,也多是促壽。
亦是事實,不容爭議。 總結一句,要長命,要習太極,八卦,形意等內家拳。要少年時風頭勁,請練外家拳好了。劉家輝,已坐在輪椅上,李連杰也公開說,可能會坐在輪椅上渡餘生,劉家良,癌症死的,石堅,也要坐輪椅,各人自決,選自己的前路好了。還是那一句。各施各法,各廟各菩薩。沒有甚麼對或錯。只是人生方向的選擇而已。
對人體最有害的情緒竟然不是憤怒與悲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