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吳式的倒攆猴

  • Writer: Taichi 太極拳
    Taichi 太極拳
  • Feb 18, 2017
  • 1 min read

以上是不執衣服的....太極拳操作,其實意念是完全一樣的。 雖然影像是柔道,但並不是介紹它。太極拳吳式的倒攆猴,當己方的腳掌在初動踢出後,如能剛接觸對方的膝蓋時,便即是柔道此式(膝車)但仍是老話,必要先練至單腳穩站,且百份百靠背,含胸,沉肩墜肘,做足太極拳所有的要求,才以丹田發勁轉腰。對方便可被摔落。 其實,楊式的倒攆猴也可如此操作,但因為它兩手是採納了三換掌,故使出的勁路,概念有些分別。不似吳式那麼集中在摔落那點上而已。 在我經驗而言,搏擊,比賽中,能捕捉到對方在兩個動作中,或剛起步作前進或後退的...電光火石間的一剎那間的機會,便可百份百施術成功。但我方要常保持一腳虛位以待,如察覺到那機會,而自己在三七,四六馬步。心想調整而出腳,那黃金機會即已消逝。 機會不是擺放在那裡等閣下的。要自己把握,那便要保持單重。雙重即濟,這就是拳經所講的道理了。 足技在柔道比賽中,成功例子不常見。就是因為那機會很難準確掌握。能取得,那摔落便極漂亮,令人讚嘆。大部份人都是求舒服,不想練成單腳站,是人類的懶惰天性,故楊式大架便比吳式小架較為流行,被大眾接受。但後果便是被批評它不能應付其他拳派,漸漸變成了婆仔豆腐太極拳了。 吳,武,孫式均是單腳站的。要摔技好,能與摔跤爭一日長短,便要多學一套吳式小架。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Reflection

© 2014 by Taichi.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