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
- Taichi 太極拳
- Jul 5, 2017
- 2 min read
老師傅功力,深厚蘊藏,自是不同凡響。請細味之。 王培生 大師的推手,才是真正的 太極拳推手,用勁。但比起馬岳樑,還是低了些層次,是硬了些。馬宗師 有閒庭信步的豐釆 是極品也。但可能因為他是九十歲,多了十年的功力。不可作比較者也。
順藉此貼子,談一下太極拳推手,因為見到此大師的操作,有身讓 手不讓,有按履暗勁,有綿掌 等太極拳的精要。不可多得。 大部份人總以為 推手是在兜圈子,但其實運圈,平圓,立圓,斜圓 全是基本的重要練習,沒有好的,圓滑,跟勁的划圈,其他一切也是空談。那是在技擊對敵時所依賴,佔了七成以上,但聽準了對方的來意,便要懂得借力,借形勢 去發放,摔,反擒拿,但非一般外家拳的擒拿,是拿勁路,拿氣,拿穴道。 是以 必須要 同時明白,精通 擒拿,摔技,點穴,雖然我們不提議使用,但要知道,以為料敵,心理準備,起碼在對方未成式,成死鎖前,要早有所備。太極所最依賴的是 提放,敷沉,採,貼靠,入涉,封勁路。發出而傷人的掌是綿掌,打人時外面不見傷,勁透內臟。如全明白我說什麼,那在網上大部份的吹水師傅的推手示範,都是攪笑,攀不上車邊,與實際的用法相距太遠,此亦是他們 天天在 討論,在批評,說什麼 太極拳不能使用的原由。因為他們就是 田雞過河,不通,不通 更 不通 是 像聲也。 其實 分別不難,太極拳 手腳均是弓型,所謂一身備五弓。在自己的掌接觸對方時,是永遠保持弓型。發放時,是以內勁。在外面應是看不到手臂會伸直的。對方是被鼓蕩勁振出,或被採浪花勁拔了根,站不穩,保持不了重心而跌出,不是被狂猛推出的呢。 所以,初班是 是必要不斷打圈子。數年後,即要學 摔技,擒拿,手法,精通後,即要學放棄手法,方法,以無法為有法,只求破壞對方的軸心,拔它的根,才發放出去,或拿死其勁路,令對方不自由,被制伏而致敗。才是太極拳用法的真意。
王培生老师在世界太极修练大会上讲解表演推手
王培生(1919年3月24日 - 2004年9月11日),名力泉,号印诚,1919年3月24日生人,原籍河北武清县小韩庄,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王培生作为北京吴氏太极拳掌门人他与上海鉴泉拳社吴英华社长,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形成吴氏太极拳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吴北王”,对吴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度百科]
台灣猴鶴雙形拳宗師~陳明崙老師之三戰(2007年當時高齡87歲演練)
Recent Posts
See Allhttps://mp.weixin.qq.com/s/ddkFXFDv8Jtf11nKqMjmOQ?fbclid=IwAR0W3CYNRd59jkTepNri13dyyrn5aqkTAny8bjvKI98k1P_xcyyb4p2w5nE #健康與醫藥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