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輕時,在鑑泉吳家學推手,只是練四正,已勤練了八年...
- Taichi 太極拳
- Sep 18, 2017
- 2 min read
片中的師傅已是近期見到最好的,但仍是 差了一層次,他不懂纏繞,沉採,手指猛將,手法不細膩,不懂以指點發。只是硬繃繃的,以掌心放發出去。但已比起現今在網上見的,一般 台灣的推手法度好得多。以他作指標,很多所謂師傅的,已可以有很大的學習,進步空間了。 我在年輕時,在 鑑泉吳家學 推手,只是練四正,已勤練了八年,初時覺得很悶。至今天才知道並沒有白費光陰,每當我將師兄弟發出,望一望師傅,希望他會稍加讚賞,但換來的永遠只有兩句 其一是 你慢些做,看看行不行, 第二是,可不可以 再輕一點。即是 當你能夠再輕一點,他也是要你再輕一些, 最後 你便會發覺,只需用手指一掃,很多時也可成效。 用沉採勁也是如此。能落點正確,只需稍呼氣,或鬆腰,或塌胯猛座,對方也會被發出數尺,不用力推,猛扯的。當然在運作中,要加入纏絲勁,效果便更佳。 已經有一段時間,心中蘊釀要介紹 太極拳 正確,且能致用 的推手訓練方法,但首先要找到一些 好的,例如以上的推手實作,才能增補上去,否則會被人認為是胡言亂道,在過去幾年間 在網上見到的推手,除了幾個大師級,如 馬岳樑 鄭曼青 等之外,百份之八十,尤其是在台灣所見的,包括了那些不倫不類的 比賽(簡直只可形容之為不穿柔道衣的 三流摔挍)都是全然不懂推手是何物。只是 在猛推,亂放,拉扯蠻撬,笑話百出。正是 黃腫腳 不消一提。 要達至最高層次,必先習 吳式的 四正,四隅 推手,且要勤習·對練數年,要能感覺到對方最細微的運作。要能將對方的力 轉化至落空,那卻要有 黏,連,隨,纏,提,沉,採 的純熟操作及勁路,中 後 段時,要落點準確,永遠是鎖死對方的穴道,不是用外家拳,或鷹爪的方法,是似 今之戰機的 火控 雷達,只是瞄準,有機會即出擊。但在推手中,是不鼓勵使用,只是練習對準,鎖定。太極拳的最高,最後要求是 拿氣,拿勁路,令對方失勢,背勢,處處受制。不能自由。在發出對方前,必先拔跟,即要感覺對方腳跟浮動,不穩,才藉勢用 八勁 其中一法擊出。那麼對方便會跌出丈外。發出時,能以手指點出為最上乘,所以早已傳 吳公儀 宗師 可以用手指 將人點出丈外。那是 我在 十六歲時,第一次參加 張三豐寶誕,在 明珠酒樓,宴後 他示範,而我是親眼目睹的。不是神話。今之年輕一代當然不信,也決做不到,因為那要苦練十多年的聽勁,才示範得出其威力。其中之操作,原理,留待以後才談。 但在練習過程中,有一點是必需嚴格遵守的,就是 兩拳要微握,不可露出手指,因為那是用來點穴才用的,除此之外,亦要避開敵方的擒拿。那是 老子所云 :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聖人 披褐懷玉。 不可常露光者也。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