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太極拳最後是不動手,沒有招式的,只是隨動而動

  • Writer: Taichi 太極拳
    Taichi 太極拳
  • Dec 27, 2017
  • 3 min read

" 金陵八卦掌談藝錄" 中這段話與我共鳴,是老實話~ 何靜寒 大師傅: " 八卦掌不是常人練的玩意兒,它是先賢們超常思維方式的產物,常人是理解不了的、、、、,學好八卦掌的關鍵前提,是克服常人的慣性思維,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八卦掌,你才會發現前輩的創意是甚麼。" 這是教學八卦拳最難的部分,我認為太極拳也是如此,只是太極拳在普及過程中遷就於一般人的思維方式,讓一般人沒有挫折感,但這也失去了太極拳的精美之處。 我的學生常有挫折感,其實這才是對的。 陳永評: 我已很久想說出以上的心中話,但就是需要那一點題,有了名家的金玉在前,我 狗尾續貂 便易撘上口。 一般年青人,正如我曾經歷的一段時光,是喜用力,好勇鬥狠,外家拳的快,狠,速度,講求手法,使用方法,埋樁,劈磚劈石。最起碼要劈斷木板,才能滿足年少輕狂的心態。是以必會以 空手道,跆拳道,詠春 等等為學習的對象。最後便會想在擂台 去 發揮,證實自己的能力,再走下去 便要 MMA 拼個你死我活。 是以在那一段時空 跟他們談 太極,八卦,形意,是枉費心機 ,尤其是 太極拳 全放鬆,全柔的練法,是百份百與外家拳相違背的。 要他們明白,是不可以勉強,是要待物自化。學完了外家拳,很成功後,欲想再上層樓,那時年紀也長大了,人生經歷也豐富了,才能體會到,用盡蠻力,不斷向前,未必能達至最佳效果,冷靜從事,後發先至,待時而動,以柔制剛,也是我常訓示學員,是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太極拳最後是不動手,沒有招式的,只是隨動而動。所以不能以影象介紹得清楚。也必要與名師互動,推手 才能得之。這也是我近期再沒有興趣將用法上網,公諸同好的主因,因為要講的,能講的 早已說盡。其餘的用影象也是越解越亂。反令學者誤入岐途。只能認真,重新說一次,所有 擒拿手法,詠春的黐手手法,無論如何高超,也不能對付太極拳的,道理只一個,是柔能克剛,信也不信 自由決定可也。不必爭論。年長了,成熟了,智慧高了。自然貫通。求諸於年輕人,是緣木求魚。我年輕是 曾習詠春,螳螂,泰拳,洪拳,八卦,形意 不可說我是外行,是在學畢後,發現太極拳令我開了竅,更上層樓而已。 在網上見到一位怪師傅,全將太極拳 反轉來教學,用 手扳架子。先教活步推手,後才教定步。他認為是先進,新發明,我認為是全廢話,誤盡後學,不知所謂,這也是太極拳被 外家拳 睇低的主因。因為本來的法度也被新一代全破壞了。是本門的壞份子,由內至外而慢性攪破壞。真令人擲筆三嘆。在吳式 第一本書中,堅持要在推手中,勿先動步。是要學者盡量坐胯,鬆沉,塌腰去化來勁。才能漸長功夫。稍有動步之心,已往懶中求。 最後練成後,自然可進退自如,但講出來 眾人可能不信,我並不需要動步,便可完事。整個人 會像不倒翁,任何來勁也可在上半身鬆化轉出。 是以陳長興 的匿名 是 木頭神主牌,即見不到他身型動,看似是木頭一塊,不需動步的。 怎麼會教學生動步為先呢?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Reflection

© 2014 by Taichi.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