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操作
- Taichi 太極拳
- Jul 5, 2018
- 3 min read
只可惜 在今天我在網上所見,大部份在台灣習 太極拳的群眾,都是 十指猛將。全將 鄭宗師的 美德 拋諸腦後,且在推手中,總是 猛推,狂拉,全無太極拳的味道。 在此片段未面世前,我不敢,也不想妄談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在網上,那是公開的,如不到題,又或沒份量,必定被圍攻 至走投無路。 雖然 我所學所認知的 與眾位大師 近似,但也必要有他們的公開認證,才能服眾。 今天 可以在下面 稍舒管見,不是有新發現,只是稍作補充而已。................... 第一 是 美人手 已講得太多,係人都聽到耳熟能詳。只是 大部份人 都不實行。那其實不難分辨 對錯。當一個人 自然垂手時 那時的手指鬆弛狀態,就是最正確的,當在盤架子時 由頭到尾,手指形狀 不作改動,那就是最好,上佳的手型,即是 美人手 的最後要求。 但最可惜的是 整套陳式太極拳 有百份之 六七十 都不依此基本理論。是以 已是有一半 偏離了 鄭曼青 宗師 的中心 理論要求。 在手指 未全鬆弛下來,要求另一個最基本要求 (鬆) 字 便會成空談。
第二點 是 楊澄甫 宗師 曾說的,太極拳不動手,動手 便非太極拳。 若堅持不動手,那拳架便不能太放開,是以 孫,武。吳 式 都是 小架。 舉一個 例子 當 兩手 作了 手揮琵琶 的式子。單腳坐好胯,屁股不許動,而開右手 (假定 是右手在後) 頭部堅持 虛靈頂勁,眼望前方,左手 指點前方,如全做得正確,右手不許動 只以轉腰帶動它往右後走去,那麼 右手 最多 只能離開前手 尺半位。手肘也只會對齊 期門穴, 絕不可能 似 簡化太極拳般的 走到了身後去。 若 不動手 是 正確,那麼整套 簡化太極拳 就是離題萬丈,不知所謂,只是手舞足蹈 沒有分毫標準 及 尺寸。 孫家的 開合 是它的特別標榜,但也不是以手來開合,是以背肌 及 前胸的運動,即是 含胸拔背來完成那動作。 孫家 最明顯的分別 就是 開合,及 半步擠。可能是 孫宗師 個人認為 原本的拳架 不著重此兩點,他特意將之加進去。除此之外 整套拳架 實在與 武式 吳式 無大分別。是以我也有教 孫家,因為如對吳式 了解 熟習,只需練習半天,即可全掌握 孫式,武式 這兩套拳的。
第三點 是 吳式 的白鶴亮翅,眾人都會發覺 它是與 楊式 完全不同的一個式子。其實 那是改良版,它簡直就是 中國外家拳的 甩包袱。即是 日本柔道 的 背負投, 要將它做到百份百 原創者的心意 要求。最佳方法是 往學柔道兩三年,不需要考獲黑帶。便會真正明白它的操作要求。也要嘗試將對手 由肩上摔過去。我私人 認為 是 在 抗戰期間 為了要抗衡 日本鬼子 的柔道,我們也要 知己知彼,熟習他們所懂的摔法。在戰鬥中 才有勝算。因為 吳公儀 宗師 曾任教 黃埔軍校。是以將那式子改為背負投而已。那純是 個人推測。
第四點是 在致用方面。八極拳 最擅長 及 推崇 涉入。 太極拳其實也是如此操作。對敵人的距離 越縮短 則越有利。我常常擊敗詠春,就是我的操作距離比他們的黐手 更短。他們多是 一尺,或尺半的距離應敵,而我習慣是 零距離。否則 太極拳 面對一眾外家拳習者,也必遭被 擊敗。 在網上 很多人 說太極拳不能致用,就是看不通,看不透此點。一般的打圈推手 其實只為練習用,以之來應敵,也必失敗。但要能零距離,卻要有非常敏銳的聽勁,那又要在平時 打圈 推手 時獲得。所以不能說 練習推手沒有作用。那是 基礎。非常重要。
臥虎藏龍的台灣武術傳奇揭密?! 2010年 第0916集 2300 關鍵時刻
Recent Posts
See Allhttps://mp.weixin.qq.com/s/ddkFXFDv8Jtf11nKqMjmOQ?fbclid=IwAR0W3CYNRd59jkTepNri13dyyrn5aqkTAny8bjvKI98k1P_xcyyb4p2w5nE #健康與醫藥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