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 致用
- Taichi 太極拳
- Dec 26, 2018
- 3 min read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selfdefensenow/videos/2217092701866603/?t=49 我今天 把這貼子放在我想寫 太極拳的 致用前面 是希望眾所周知。片中的擒拿 是一般軍人,執法者 外家拳常用 而又認為很有實效的。 我在 卅歲前 也是努力研習。但在今天 當太極拳的 鬆柔 練到某一層次 此類很勁的擒拿 用來對付太極拳 就變成攪笑。 但百份之九十的人 都不想 或不會 又或不肯 堅持勤練鬆弛 幾十年。未到那層次,是會被 一眾 以力取勝,劈磚劈石 鐵臂銅拳的外家拳打敗的。道理是已存在幾千年。無可置疑。所以才有太極拳的發明。但它很令人洩氣。沒有廿年以上的勤修 堅持 是全用不著的。當然 如你的父母 是 太極拳高手 即如 吳公儀 吳大齊 是不用花廿年的。十年已足夠。那是因為被迫獲得真傳。馬岳樑 與 吳公儀 是在他們廿歲前 相互 天天鍛練。 以我所知所見 吳公儀在香港 天天與 大齊 在拳館的天台 以籐枝扎槍 那兒的 石屎水箱 是佈滿 豆皮孔的。我是他徒兒 是有機會看到那水箱的受損程度。當然看不到他們練習。 太極拳 能戰勝其他拳種 是基於以下幾點。但都是很少人 能用苦功獲得的。第一 真要是 一羽不能加。 那是當在電光火石的接觸一煞那 立即感覺到來力的 方向 力度。但又要令對方覺得你與他在對抗。才能欺瞞到敵方。引他繼續進擊。那就是 掤勁。如水負舟。 他壓下一分 你低一分。他退半分 你便黏著跟進半分。 要擁有 這種高超的聽勁 才能佔上風。才可談及其他 或用法。否則全是廢話。 第二點 是要 IN FIGHT 即涉入。太極拳是 基於 宇宙真理 只是永遠在前進。不會後退的。 當你以為它在退時 其實是另一邊在進。那是太極圖的意境 概念。 因為 大多數的拳術 使用距離 是在兩三尺之間。在那距離 他們是絕對有優勢的。要取勝 便要在一尺 或 四五寸內出擊 最佳的是先貼靠,另對方不穩 手腳 不能如願舒展施為,那你才有優勢。也可以避免了被擊中。但在短距離的 搏鬥中 感覺是佔了最重要的地位。其他拳種是將感覺放在前臂,少部份在上臂,而詠春是百份之八十 集中注意力在前臂。太極拳的理論就是 以我之長 攻彼之短。也不是甚麼秘密。 第三點是 必要站穩一腳 因為這樣才可在電光火石間 涉入 或跳入對方兩腳之間。情況一如最新的柔道技術,他們通常在入式後 再跳入一步 或兩步。才施技 各人 只需上網看最新的比賽即可。那是丟掉了 早年的基本技術。我在 卅年前 所學的。已是過時,老套 全不適用。 太極拳 也要作如是觀,大部份在網上所見 仍然以 以前的推手訓練去應付 日新月異的其他武術。那便是 抱殘守缺。 自欺欺人。無論 楊露禪宗師 如何厲害,李小龍 在 今天 2018年 也未必能對抗 MMA 。 切不可自視過高。必要有與時俱進的心。 太極拳 以前傳下來的用法,可能會過時,但它的基本核心 理念是 恆古常新 永不過時。那就是 黏沾連隨,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立如平準 (即 單腳站穩。大部份人 都是三七馬,那是嚴重遺理) 才能活似車輪。 隨動而動,另一個要點不載在拳經的 卻是 心法 大秘密。 貼肉三分過。全身的關節要百份百鬆下來。 那才能與 一眾其他的拳種抗衡。 但大部份人 都做不到,所以太極拳就變成 吹水 豆腐拳。 我是要到五十五歲後 才能做到大部份要求。是以自那時起 與人試手 永佔上風。 信者有救。但切不可一蹴而就。 太極拳 似是 老酒 要耐心 浸淫一段長時間才見到功效。 最後一點 也是非常要注意的是 後發先至 對敵時 不可擺樁手 有了形態 手法 就會露出缺陷,這才是最難的地方。要輕垂雙手 待敵之先發動,才以 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隨 來應付。是要有冷靜而 自信,及有非常的勇氣 才能達致的。 今天 最令人難過的就是 大部份所謂自命為師傅的 都是尚未達標,但卻天天在網上示範,吹牛皮,誤導後學。 那會令太極拳 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在此 希望他們自重之。 https://www.facebook.com/kungfuhub/videos/362037304552206/?t=1 請看看 陳小旺 連 八勁的解釋也 全錯。他已是 太極拳的 大師級了。那才是可悲。
Comentarios